长期以来,我校一直坚持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始终秉承“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服务,全力推进”的理念,紧跟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紧扣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进程,紧贴就业形势严峻的实际,坚持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为目标,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形成了“精育人才,精心谋划,精细管理,精致服务,精准推进,精确落实”的阳光启航就业工作体系,打造出符合我校特点的“四全六精”就业工作模式,有力推动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3月,我校顺利通过毕业生就业工作专家评估,5月获得江苏省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同时喜获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优秀”成绩。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满意率高于96%,用人单位满意率高于98%,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
    我校2013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我校2013届毕业生1827人,总就业人数为1749人,初次就业率达85.55%,年终就业率为95.73%,其中事业单位276人,机关4人,企业1057人,部队1人, 升学379人,地方项目3人,城镇社区10人。2014届毕业生1978人,就业总人数1918人,总就业率(即年终就业率)为96.97%,其中,协议就业人数1217人,协议就业率为61.53%,灵活就业人数2人(含1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率为0.10%,升学出国人数699人(含1人出国),升学出国率为35.34%。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比往年有了明显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成功考上编制人数超过200人。同时,进入民办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毕业生人数达338人。非师范类专业中,船舶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文秘、法律事务、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应用英语、应用德语、应用日语、应用韩语、数控技术、电子商务、会计、艺术设计等专业就业较好,就业率均在95%以上。此外,特困生30人,经过一对一帮扶,全部找到满意的工作。
2015届毕业生2161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1103人,非师范类毕业生875人。目前2015届毕业生各项就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也已经陆续开始,喜报频传。
二、就业创业工作举措卓有成效 
(一)加大力度,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1.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优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主渠道和基础性作用,深入挖掘岗位信息,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推动网络市场平台建设,利用QQ群、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手段发布就业信息;充分利用就业网站、校报对大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咨询和服务活动。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制度,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多种服务,充分发挥网络便捷、高效、信息共享的优势,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降低毕业生求职风险和择业成本。
    2.提升就业创业指导课质量和咨询指导水平。一是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就业创业理论指导,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研室工作,加强对就业指导课、创业教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把握市场规律,提高工作水平。二是增强就业指导的计划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三是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加强就(创)业活动载体建设。
    3.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指导方案,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创业师资参与各种类型的培训,提升创业指导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联络校友,组织各方面专业人士、企业家、创业成功者为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座谈等,邀请校友当中的“创业明星”到校现身说法,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多场次“创业沙龙”活动,充分发挥杰出校友的示范作用。

组织创业沙龙活动

船舶机电工程学院邀请电商企业家颜俊指导创业


   4.提供更加规范高效的就业管理服务。
    (1)收集岗位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把收集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我校“十百千”就业服务计划,以对毕业生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
    我校组织学生“走出去”参加校外人才招聘会。主动和泰州及周边地区人才市场联系,积极参与省百校联动活动及沿江高校就业联盟活动,组织对口专业学生参加招聘会。另一方面,和地方人才交流中心共建“毕业生就业工作站”,双方及时沟通人才需求情况,做好人才需求信息的筛选和归类,提高岗位需求信息的效用性。两年来,学校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外各类招聘会20多次。把用人单位“请进来”举办校园招聘会。我校还根据不同企业的岗位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举行小型校园招聘会。近两年,校、学院共举办小型招聘会137次,签约550多人。每年5月和12月举办大型校园专场招聘会,2014年5月成功举办“江苏省百校联动就业活动——走进泰州学院” 校园招聘会暨沿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域联盟招聘会(泰州专场)招聘会。招聘会规模空前,预设摊位200家,实际参会单位达260多家,共设室内、室外两个招聘展区。我校2014届、2015届约260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双选招聘会,招聘会现场有1015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2014年12月举办“江苏省百校联动就业活动——走进泰州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校园招聘会暨沿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域联盟招聘会(泰州专场).我校2015届、2016届约200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双选招聘会,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共约2200名毕业生参会。招聘会期间,共有1316名毕业生当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招聘会参展岗位与我校开设专业紧密相连,涉及文化教育、制造、电子信息、财经等4个专业大类,且数量大、种类多、专业对口。有扬子江药业集团、泰州中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可胜科技(泰州)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中国民生银行等大型企业,有益海粮油、创联生物科技、仕德伟等高新企业,还吸引了泰州华侨城有限公司、泰州万达希尔顿逸林酒店、泰州国际大酒店等多家大型服务型企业,另有25家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如北京优胜辉煌教育有限公司、苏州学思堂、月季花幼教集团、巨程教育等。

2014年5月大型校园招聘会

省招就中心领导、校领导莅临招聘会现场


     2015年4月,我校举办花桥国际商务城大型专场校园招聘会。共有江苏汇通金融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等8家来自花桥的企业进校招聘,提供了客服、软件UI设计、网络美工等就业岗位共410个。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等约300名同学参加招聘会,近50名同学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花桥国际商务城经济开发区是我校的就业基地,每年都来我校召开专场招聘会,我校的毕业生得到了花桥国际商务城企业的肯定。
    (2)抓好岗位落实,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率。做到“五个了解”,“一个服务”。班主任做到“五个了解”:了解国家就业政策、了解企业岗位内容要求、了解毕业生特点、了解毕业生择业需求,了解毕业生动态就业情况,指导毕业生根据社会需求实际情况正确择业就业。做好“一个服务”即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回访学生,回访企业,及时处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岗位落实信息登记上报及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记录。
(二)强化保障,提高就业工作的服务质量
   1.强化条件保障,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保障毕业生就业经费足额投入且专款专用,确保就业经费足额下拨、有效使用。
   2.强化安全保障,确保毕业生就业安全与校园稳定。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安全与稳定工作,把维护就业安全与稳定摆在就业工作突出位置。
   3.强化督查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严格落实就业工作考评细则有关规定,对各院系就业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二是加大督导、检查工作力度,继续实施就业日报、月报制度;三是真抓实干,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真正摆到重要位置,真抓实干,干出成效。
(三)深化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1.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和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素质培养为根本,协调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配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建立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尤其要注意挖掘学生的职业潜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寻岗、适岗和职业迁移能力,努力使学生成才有基础、发展有后劲。
    2.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全面落实各专业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的制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采纳企业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中的建议,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大力提高学生的适岗和转岗能力。
    3.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各类技能培训,切实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大力组织,加强管理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强化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指导与考核,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缩短毕业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磨合期。
    4.加强就业方面的科研工作。注重加强就业创业理论方面的研究,结合我校阳光教育行动,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问题,探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加强国家建设相结合的途径,带动我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实现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科研成果新突破。
(四)拓宽渠道,利用多方资源促进毕业生就业
    1.加强与外界的合作,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和业务上的指导;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合作质量,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工作水平;向用人单位发放应届毕业生信息宣传册,介绍应届毕业生基本情况,推介毕业生。
    2.对困难毕业生开展有效就业援助。切实制订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计划。认真摸清困难毕业生底数,及时掌握求职动态,建立了相应就业信息数据库;积极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帮助,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重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求职就业;认真对待未就业毕业生以及就业困难的毕业生,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服务。
 三、重点实施阳光展翅工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阳光教育行动”教育实践系统工程,阳光展翅实践工程是这一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通过开设普及类和素质类课程来开展创业课程教育;一年级积极推进就业创业教育进课堂活动,二年级针对性地开展重点辅导与技能培训,三年级则引导进行顶岗实习和创业实践。
    2.通过建立常态化训练机制和组织多样化训练活动来进行创业拓展训练;对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对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进行全程培训,对工作业绩进行全程检查。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创业讲师团,帮助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提升就业创业能力。2014年5月举办了校第六届届职业规划大赛,并组织推荐3名优秀学生参加“花桥国际商务城杯”江苏省第九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我校数理学院张恩华、张菁同学最终闯进决赛并荣获一等奖,学校获得最佳组织奖。2012年 12月我校索晨曦团队的“泰美好”校园微装潢项目在“泰州市第二届创业富民大赛决赛”中获得创意组三等奖。该项目由经济管理学院和美术学院联合策划,经管学院索晨曦为核心负责人,经管学院、美术学院共有8名同学参与创业团队。该项目与泰会算会计外包项目、致富宝电子商务项目同时被我校推荐,最终均获批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

我校获第九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佳组织奖

校第六届职业规划大赛

 
    3.通过建设“阳光展翅”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和空间,扶持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入园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扶持创业项目入园,从硬件保障、市场指导、行业指导等方面扶持学生创业,目前已有48个创业项目入园孵化。
    4.加大贫困生就业援助做好就业心理疏导;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疏导和援助,在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普遍教育、完善“阳光心理咨询小屋”的指导功能的同时,加大了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疏导力度,充分发挥“心灵之帆”心理协会的作用,通过心理老师协助,全校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先后协助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徽标设计大赛,心理健康手抄报大赛,毕业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就业知识讲座、毕业生团体辅导、心理游戏、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心理影片鉴赏等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让每个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有着健康良好的求职心态。
 5.成立就业创业教育教研室,现有就业创业教师51人,已基本建成了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学校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并明确为必选课,统一教学大纲,统一编写了教辅教材《大学生职业素养》和校本教材《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和《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设置了教学工作量,统一备课教案,并开设了网上就业指导课程。还与市教育局、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中国中心泰州分中心合作,开设了创业实训公选课。

2015年3月创业师资培训班开班

2015年4月创业实训培训班开班


 6.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搭建平台,坚持规范服务。 
    我们始终把就业看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才培养质量越高,学生就业的质量也越高。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每年4月都组织相关人员到用人单位、各地人才市场,全面调研人才需求情况,人才素质要求等。在调研基础上,调整专业设置。如2007年新增船舶工程、亲子教育等专业,2008年,停办就业渠道不畅的新闻专业,2010年整合计算机应用专业。同时我们切实转变过去“课程固定、规格统一、批量生产”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需求,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大力推行毕业生“双证”制度。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把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如外国语学院的托业桥考试、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的心理咨询师和育婴师考试、商学院的人力资源师考试、人文学院的导游资格考试等等)。学校还主动与泰州市劳动、人事部门联系,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核中心,为学生获取“双证”提供了方便。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我校注重就业基地建设。通过发展企业见习、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等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加强了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就业平台,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2013年5月我校与昆山市人力资源市场管委会共同签署了“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并举行“人力资源开发基地”揭牌仪式,标志着我校“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建设正式启动。我校在已有的217个就业基地基础上,2014年新增可胜、全峰物流等8个就业基地,每年为学生就业提供近300个岗位。2015年3月,泰州市首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在泰州学院揭牌成立,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分别与泰州数据产业园和联迪恒星、泰盈科技等两家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邓友祥副院长为“泰州学院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实习基地”授牌。

与昆山开发区签订“区校合作联盟”协议

经管学院与全峰物流探讨校企合作新模式

泰州学院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实习基地揭牌


     我校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若干意见》、《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大学生就业基地建设规定》、《“阳光展翅”创业园管理暂行规定》、预征等各项就业创业工作制度。这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工作有规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根据就业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我校适时修改完善了生源地审核流程和制度、教师资格认证流程和制度、毕业生派遣工作流程和制度、岗位信息发布制度、就业工作材料交接流程和制度等,使得就业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